大賣空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1/15

.片長:130分

.級別:輔導級

.主演:克里斯汀·貝爾, 史提夫·卡爾 ,雷恩·葛斯林,布萊德·彼特

.劇情大綱:改編自真人真事,敘述在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期間,四位以專業手法操作著金融業而造成大賣空、就此獲利的驚人事蹟


由於這是一部關於金融相關的電影,建議想看的人先做一點功課,雖然片中會專人(Selena Gomez&Margot Robbie)一些專有名詞但還時建議先看看以下這部影片,再去看電影喔~~

這部電影大約是在介紹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的原因,像我這種沒啥金融相關背景也沒什麼在搞投資的人一定會對片中提到的專有名詞感到陌生。

所以我大約整理了一些專有名詞

次級房貸

次級房貸全稱為次級房屋抵押貸款,簡稱次貸,指銀行針對信用記錄較差的客戶發放的房貸。

與一般房貸最主要的不同點在於,這種貸款是提供給那些信用程度較差,及還款能力比較弱的購屋者,其利率也比一般抵押貸款高2~3%。

信用評等機制

美國最主要的幾家信評公司是標準普爾、惠譽、穆迪。

他們要負責評比各種投資債券或基金然後分等,最好的等級是AAA,再來是AA,再來是A,再來是BBB、BB、B、CCC、CC、C。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物憑證

是一種固定收益證券,CDO背後的為一些債務工具,如高收益的債券、新興市場公司債國家債券銀行貸款或其它次順位證券。CDO是一種資產證券化的產品,使得其他一些原來不能進入證券市場的產品經過重新包裝之後、證券化之後,把能按揭支持的貸款產品推放到市場。最後的結果就是能帶來很大的現金流和流動性,而且風險管理變 得非常複雜和困難。

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申請房貸的人可能分20年或30年還,於是銀行將這些借據“ 證券化”然後向群眾募集資金,對投資人而言買MBS有穩定的報酬(貸款人的還錢)而對銀行而言他不用等20年後才有錢,他又有資金可以運用。

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國際交換交易商協會

ISDA肇始于「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擴增」及「契約簡化及完備性」。因為金融商品陸續創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頻繁,交易條件固然重要,其他法律風險亦應相對重視。如可藉由初步標準契約條款,不僅顧及契約的完備性,且簡化後交易對手僅需依交易條件磋商進行交易,省卻逐一簽訂龐大契約之處理流程。

接下來說說主角麥可貝瑞(克里斯汀貝爾 飾)

是一位聖荷西基金經理人 ,他有雙義眼所以不敢與人眼神交會,但我強烈覺得他有明顯的亞斯伯格症(是的就是和我們的台北柯市長一樣)通常得這種病的人都能有助於專注於某樣事物而不被情緒和情感干擾,所以他非常相信自己絕對沒有算錯,但這種人很常被我們視為怪人例如講話方式或是表達情感你會很難了解他的思維,這從他在面試新人時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怪。

避險基金經理人 馬克鮑恩(史提夫卡爾 飾)

他是一個性情暴躁不斷得抱怨但你有不得不承認他說得一切,有追根究底的態度到最後發現他確實賭贏了,卻不願意兌現,他雖是這場賭盤的贏家,這些錢卻是踏著許多人的屍體上。銀行倒閉,有多少人失業而淪落街頭。這是一個人的矛盾,他看不慣那些不顧投資人利益賺錢的商人,卻和美國的經濟打對盤,這麼痛苦的成為贏家。

銀行家 班里克特(布萊德彼特 飾)

老實說他在電影裡的戲份不多,是一個看破紅塵(金融業)開始自己耕耘種菜的老男人,幫助兩個基金經理人邁向成功,可以感受到他的成著穩重和那種老練的說話方式。


影評:

這部片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剪接方式,除了一些微妙的名人解釋名詞,也有演員停格解釋其實事實經過,這會讓關上人有種好像是現在進行式的感覺,你好像也活在電影裡的感覺,再來是整部片一直在述說著金融海嘯的過程從開始的小騙局到基金經理人只管著賺錢也不了解他們賣的是顆炸彈,到後來連應該公平公正的信評公司都包庇給予爛基金好的評分制度誤導投資人,如此荒謬的劇情好像只是電影卻血淋淋的真實發生過,當中也有些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那些沒發生過可能在近乎崩盤的狀態讓我想到台北市的房地產不也是面臨的類似的狀況,因為台北市房價從以前就是持續的攀升,大家看好房市,建商也拼命蓋,沒有人知道這個大泡泡何時會破,明明現在房屋的成交率大不如前,可使房價卻未跌的太多,內湖的空屋率高成這樣但建商始終不願意降價成交。整體得經濟下滑是該好好想想。

非常推薦這部片,完整的解析了美國經濟泡沫的始料終末,拍攝手法和每個分鏡都充滿了驚喜。

馬上訂票